#發行日期:1991、10 #期號:0262 #專欄:基礎科學 #標題:從日常事物談分子對稱(上) #作者:丘應楠 主講 簡敦誠 整理 .旋轉對稱
.圖一:旋轉對稱 .圖二:平面(鏡面)反映對稱 .圖三 .圖四 .圖五 .圖六 .圖七 .圖八:三重旋轉對稱 .圖九:四重旋轉對稱 .圖十:佛堂及納粹符號(平面) .圖十一 .圖十二 .圖十三 .圖十四 .圖十五 .圖十六 .圖:表面及地下質。細線:裂痕;粗線:斷層;半圓:Cenotes圈;間斷圓:重力負值的同心圓帶;點線圓:地磁異常為正值的同心圓帶。鑽井所得資料,由豎洞圈所呈中心向外製圖,字母表示表面與地下剖面對應點。箭頭粗線:隕石坑邊緣斷層。(1)角礫石(受撞拋出物?);(2)上白堊紀海洋沈積;(3)下白堊紀海洋沈積;(4)角礫石(受撞拋出物?);(5)火成岩(因撞擊而熔解?)。 |
|
從日常事物談分子對稱(上) 化學分子的對稱,對於化學家來說有非比尋常的意義。經常一個錯綜複雜的分子結構,就因為具有某些有系統的對稱性質,使得對它的研究不再棘手,也因而簡化了許多繁雜的理論與計算。這裡我們並不涉及深奧的化學理論,僅僅從一些日常的事物所具有的「對稱」性質,去聯想分子結構的「對稱」,進而建立初步的分子對稱概念。 首先我們先提到的,是關於中國詩詞上的對稱。自古以來中國的詩詞即講究字句的對仗及押韻,例如:一水護田將綠遶兩山排闥送青來(王安石)這是王安石在鄉村間休閒時,描寫附近環境的詩句。單從字面上看來,我們可以發現:「一」和「兩」相對,「山」和「水」相對,但以「對稱」的觀念來看,這僅能算是「對」(對應),而不能算作「稱」(相等)。因為「一」並不等於「兩」,「山」也不等於「水」!「青」和「綠」雖是對應,但也不完全相等,因為「青」是藍色。 再看看下面兩個例子:對而不稱: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(老子) 「無」跟「有」,這是相對的意思,但並不相等,所以不能算是稱。 稱而不對: 半斤八兩 這個是「稱」(相等)而不對的形式。 因此,我們這裡所探討的對稱,必須要有「對」而且也要有「稱」。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化學分子對稱的例子。 地球上最多也是最常看到的分子,也是一個很簡單的分子,那就是水分子了。現在我們即以水的分子(H2O)為例,來看看「分子的對稱形式」。 水分子的兩個氫原子是相等的,於是這個對稱可以這樣來看(見圖一):假使將這個分子沿H2O的分子平面(所謂分子平面,即分子所在的平面;水分子恰由三個原子構成,因此這三個原子恰形成一個平面),通過氧原子的軸,將它旋轉180°(見圖一)。 原來左邊的Ha就到了右邊,而右邊的Hb變到了左邊;原先我們看到的是三個原子的正面,旋轉180°以後看到的則是它們的反面。但我們認為,原子都是球狀的,所以不管是正面也好、反面也好,它們看起來應該是一樣的。 以上我們所作的操作,就是一種最簡單的對稱運作(旋轉180°,通常以C2來表示)。這裡的「對稱運作」是一種關於幾何圖形的動作,它所得的結果必須與原來的形狀完全相同(不可辨認)。這樣由旋轉一個角度而得到的對稱關係,叫作「旋轉對稱」,以Cn來表示,右下方的注碼表示旋轉的角度為360°/n。 在人體上來看,就不具有C2的對稱,因為當一個人直立轉180°時你所見到的「背面」和原來的「正面」是不一樣的。但水分子轉180°後仍然與原來的一模一樣,這是一種二重對稱(C2)。再從化學的觀點來看這個水分子,中間的「氧」原子和兩邊的「氫」原子都是相等的結合,因此這個分子是一個對稱的分子結構。 一個O2H分子的對稱性是怎樣的呢?這種對稱和上述的不同。這個分子中,不再有如上述水分子一般對等的結合,這個分子中間的氧,一邊接的是氫,另一邊接的是氧〔見圖二(a)〕,因此這個分子便不具有C2這樣的對稱性質了。但是這個分子另有一種特別的對稱性質。我們曉得,三個點可以構成一個平面,這三個原子(H、O、O)就可以看作同在一個分子平面上,這種對稱運作,就是將這整個平面的分子,對分子平面作鏡面的反射後所看到的結果〔見圖二(a)〕。這樣反射後你所見的是這個分子的反面,但就這整個分子來看,結構仍然是不變的(只是看到每個原子的反面,而其正、反面都是一樣的)。這樣的對稱性質,叫做「平面(鏡面)反映對稱」,以σv來表示。 此外,在同一個平面而由三個不同的原子所構成的分子,例如HOC1〔見圖二(b)〕,也有這種平面反映對稱的性質。 講到這裡不禁令人有了以下的疑問:「是不是具有相同原子排列的分子,就會有一樣的對稱呢?」或者,「對稱性質一樣的分子,是不是它們的結構就都是一樣的呢?」(想想看,答案可在後面找到。) 在此,我們看一看另一個例子,硫化氫分子(H2S),它和H2O的結構類似,因此也具有C2的對稱性質。(事實上,由化學的觀點看來,氧和硫在週期表上是屬於同一族的元素,因此有許多性質都很類似。) 我們再回到探討水分子對稱性質的主題上。由於水分子也具有三個原子(H、H、O),因此水亦為平面型的分子(具有分子平面)。水分子除了C2的旋轉對稱外,還有一個分子平面上的平面反映對稱,σv〔見圖三(b)〕。此外,水分子還有另外一個鏡面對稱平面──與分子平面垂直而且通過氧原子的平面,如果你作一次鏡面反射的操作後〔見圖三(a)〕,左右兩邊的氫原子就交換一次,但是其分子結構仍未改變,所以這也是一種對稱,我們以σ'v來表示。 現在再舉一個常見的分子──二氧化碳(CO2)──為例,來看看其他簡單的對稱情形〔見圖四〕。首先,我們可以發現,CO2分子也具有兩重的旋轉對稱〔見圖四(a)〕,因為它的兩個氧原子在碳的兩旁,而且也是對等的。由於CO2是直線形的分子,所以它的C2操作,可選擇任何一個通過碳原子而與分子直線垂直的軸來運作,因此可說CO2具有無限多個C2軸。這樣的線狀分子,有一種特別的對稱性質,只要你是沿著這條線狀分子直線為軸,無論旋轉任意的角度,所得到的仍然是不變的結構,我們把這樣的旋轉對稱叫作「Cn」,即旋轉360°/n的角度的對稱,而n可為任何數目〔見圖四(d)〕。 另外,CO2也有鏡面的對稱:一種是任何一個包含這整個分子的平面〔見圖四(C)〕,另一種是垂直於分子直線且通過碳原子的平面〔見圖四(b)〕,後者恰好是所有CO2的C2對稱軸所成的集合。 在CO2分子中,我們還要引入一種特別的對稱觀念,叫做「中心反映對稱」,用i來表示。CO2分子中,碳原子是中心,而兩個氧原子在兩旁,在中心反映對稱操作下,左邊的氧原子映射到右邊,而右邊的氧原子則到了左邊,整個分子也由正面變成了反面。這種對稱性質完全是分子幾何結構的對稱,因此這個分子一定要具有幾何的對稱中心〔見圖四(e)〕。 舉個常見的例子來解釋中心反映對稱:由字母的觀點來看,CIVIC這個字是完全對稱於中心的(以V為中心,I對I、C對C),但以我們分子中心反映對稱的觀點來看,對稱操作以後的結果應該是〔見圖五(a)〕;同樣的,RACECAR經過對稱操作得到的是〔見圖五(b)〕。二者在中心反映對稱的觀點下,就不具有對稱性質了。到這為止,各位應該對於分子對稱有些初步的概念。簡言之,分子的對稱必須完全由「幾何」的觀點來探討,我們日常生活中的「對稱」觀念,並不全由幾何的角度去觀察的,因此在這裡並不完全適用。 讓我們回到日常生活的事物上,來看看中國人所發明的「八卦」(見圖六)。八卦圖上共有八個「卦」,每一卦由三組線段排列而成,其中每一組線段均可為一條長線段(-),或者兩條短線段(--)構成;由於每一組線段都可以有上述兩種選擇之一,所以可以組成8個(2×2×2=23=8)不同的「卦」。至於八卦的對稱,我們可以這樣來看:三組長線段的對面,是三組短線段;而兩長一短者,則對應到一長兩短的,其餘依次類推,這也可說是一種不同的對稱(相反的對應關係)。 另外,還有如圖七的例子,這是一個由數字構成的矩陣,你應該不難發現一件事:這個矩陣內的元素,不論由橫、豎或者是對角,其總和皆為15;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個和為10的對稱(例如2+8、6+4、7+3、1+9)。 現在,再回到對稱運作的主題上,我們來看看一些比較複雜的旋轉對稱。在這之前我們曾提到兩重的旋轉對稱,C2,旋轉360°/2=180°的對稱性質。假設有一個C4的對稱,那麼這四重的對稱,就是指一個分子旋轉360°/4=90°以後形狀仍然保持不變的對稱操作,至於這樣的旋轉是順時針或者逆時針的旋轉,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相同的。習慣上是取順時針方向為(+),而反時針為(-)來表示,這樣一來,旋轉-90°和+270°所得到的就是同一個位置了。(我們把旋轉270°視作連續三個90°的旋轉,寫作【瀏覽原件】,而-90°寫作【瀏覽原件】,所以【瀏覽原件】)。 三重旋轉對稱的表示法為C3(即旋轉360°/3=120°),圖八列舉了三個實際的例子,圖九即為四重旋轉對稱(C4)常見的圖形。 圖十是四重旋轉對稱,一個特別的例子。一個是在廟宇上常見的符號,另一個則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的符號。這兩個符號的對稱性質是完全一樣的(包括C4、σ、i),但顯然兩者的幾何形狀截然不同。因此這回答了前面提及的一個問題:對稱性相同卻不一定會具有一樣的幾何結構。附帶一提的是這兩個符號象徵的意義也是完全不同,一個是「和平與世無爭」,另一個卻是「戰爭侵略霸占」,成了強烈的對比。 六重旋轉對稱: 如苯分子(C6H6,見圖十一)為一個六圓環結構(即正六邊形結構),具有C6(360°/6=60°)的對稱性質。自然界中亦有不少的六重對稱,例如六角形的蜂巢即是(見圖十二) 在這裡,我再列舉一段杜甫的詩: 窗含西嶺千秋雪, 門泊東吳萬里船。 由字句間我們又可以看出很多相對的用字,像是「窗」對「門」、「西」對「東」,還有「千」對「萬」,相信各位都已經了解:以上的這些字僅僅是「對」(對應),並不算是「稱」(相等)。但這裡面有一個字,我想它與六角形對稱特別有關,值得介紹給各位。那就是「雪」。雪花是由水分子構成多種不同的結構,恰好都是六角形的對稱(見圖十三),圖案非常漂亮。 以上介紹的都是簡單的旋轉對稱的例子,相信各位不難從每個例子中找出它們的對稱軸吧?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個幾何形狀簡單,但是具有一種較複雜對稱性的分子結構。 天氣冷的時候,在過去我們都是以燒煤氣來取暖的,煤氣中有一個重要的成分──甲烷(CH4)。關於甲烷氣體的化學性質,大家應該略有了解:甲烷是僅由碳及氫原子構成的氣體化合物,在空氣中和氧作用(燃燒)時,甲烷的碳原子變成CO2,而氫原子變為H2O。 這樣一個甲烷分子裡面,有四個C─H鍵結,每一個C─H鍵都是對等的(這是一個合理的假設),那麼,這四個氫原子會是怎樣的排列呢?我們先看看,是不是有可能為平面型分子結構〔見圖十四(a)〕。甲烷分子中,四個氫原子的地位是相同的,因此,每一個氫原子與碳原子之間的距離一定要相等,而且,氫原子彼此間(一個氫原子與另外三個氫原子)的距離也應該相等才對。但是,如果整個分子都在同一個平面上,那就會發現:東邊氫原子和北邊氫原子的距離,小於北邊氫原子到南邊氫原子的距離(),所以,這樣的幾何結構是無法使四個氫原子完全對等的。 那麼,如何才能使這四個氫原子都是對等的呢(它們彼此間的關係相等,而且它們相對於碳原子的關係也是相等的)?我在這裡直接介紹一個常見的分子幾何結構給各位認識,就是正四面體(tetrahedron)結構,即將碳放在正四面體的中央,而四個氫原子分別位於四個角上,真正的化學鍵則是每個C─H的連線〔見圖十四(c)〕,圖上的虛線只是為了方便大家了解這樣一個形狀而畫的,並非化學鍵。但是,為了要能讓我們對這個分子的對稱性質能一目瞭然,我們將這個正四面體結構以另外一種表示法來說明〔見圖十四(b)〕。把甲烷的碳原子放在一個正立方體的中央,四個氫原子則放在每一面正方形的對稱位置〔見圖十四(b)〕,這樣也是正四面體分子的表示法之一。 現在我們注意一下這個分子所具有的對稱性質。首先,這個分子並沒有四重的旋轉對稱〔C4見圖十四(b)〕:旋轉90°後並未得到相等的結構,但是你若再經過一種對稱運作──透過立方體中央的鏡面之平面對稱運作(σ)──就可以得到一個與原來分子相當的結構。這種較複雜的對稱──同時經過旋轉及鏡面兩種對稱──稱為四重旋轉/反映對稱(S4),而S4=C4.σ。當然,甲烷分子還有幾種比較簡單的對稱性質,相信各位都可以找得到,請試試看。 常見的壘球,上面的線條(見圖十五)也可以看作S4的對稱。圖十五實線的部分是球面上方的線條,而虛線則代表壘球背面的條紋,如果旋轉90°,再經過鏡面對稱(上面的條紋映射到背面,而背面則反映到上面來),就能得到原來的樣子,這很像上述的對稱性質(S4=C4.σ)。 下面有一個結構略為複雜的分子(見圖十六),實線和虛線部分相差90°,而且恰在正立方體的上面及下面,所以也有S4的對稱性質。 (未完,下期待續) 丘應楠任教於美國天主教大學,中研院院士;簡敦誠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學系,現服役中 白堊紀/第三紀隕石坑遺址在墨西哥? 袁尚賢 節譯 波普(Pope)、歐堪坡(Ocampo)及杜勒(Duller),在五月九日出刊的《自然》〔Nature, 351:105, 1991〕中報告,用EOSAT衛星照片發現Chicxulub隕石坑周圍,有一圈當地叫作Cenotes的石灰岩豎洞群(sink holes),形成一個直徑為170公里的正圓形。 豎洞圈子內的第三紀石灰岩沒有什麼裂痕,而圈子外的同年代石灰岩卻充滿裂痕(見圖),這個圈子的地下水流動增加,造成石灰岩快速溶化而下陷成豎洞。而且此圈與海岸線相交處,出現淡水泉,也是水流較遠之故。豎洞直徑在50∼500公尺之間,水深2∼120公尺,在西南方每平方公里有三個洞,東南方則間隔3公里才有一洞。 此坑直徑大於200公里,是已知隕石坑之最。 |
|
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最佳瀏覽解析度800*600,請使用IE4.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科學月刊雜誌社.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.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