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
#發行日期:1991、10 #期號:0262 #專欄:現代生物1991 #標題:大自然的小驚奇──解開RNA編訂之謎 #作者:周成功
.圖一:Trypanosome brucei的細胞色素C氧化 .圖二:a.表示RNA編訂的結果;b.則為RNA編訂的過程。 .圖三:導引RNA-mRNA複合體(下)與編訂過的mRNA(上)並排對比。粗體代表導引RNA序列;△表示導引RNA接在mRNA的位置,數字則表示mRNA被編訂之處。 |
|
大自然的小驚奇 ──解開RNA編訂之謎 每當科學家自認已掌握生命部分的奧祕時,大自然往往又會回應一些小小的「驚奇」,讓科學家再忙著給這些例外尋求解答。遺傳訊息的儲存與轉譯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! 從1953年華生與柯立克提出DNA雙螺旋的模式後,遺傳密碼從DNA轉錄(transcription)到RNA,再轉譯(translation)成蛋白質幾乎成了分子生物學中的金科玉律。換句話說,決定蛋白質胺基酸序列的訊息可以從mRNA的核 原來當好幾個實驗室把Trypanosome粒線體內的基因完全定序後,發現這些核 面對這樣的困惑,Benne決定看看這個基因作出來的mRNA上的核 Benne教授對此一意外的結果,直覺的反應就是學生作錯了!經過不同的人,許多次的重複,Benne教授終於相信自己發現了自然界所顯示的一點小驚奇:負責製造蛋白質的mRNA上的遺傳訊息不必全然來自DNA!類似的結果,幾乎同時也由加州大學的Simpson和西雅圖生物醫學研究所的Stuart教授發現。於是大家把這個現象叫作RNA的「編訂」(edition)。換言之,DNA上的遺傳訊息轉錄到mRNA上以後,至少在這些寄生蟲體內,還得經過特別的「編訂」後,才能作出正確的蛋白質來!RNA的編訂在某些特殊的例子甚至高達60%之多,像Stuart教授發現的一個mRNA,就是從DNA轉錄出的mRNA中再加進去550個與刪除原有的41個尿核 由於RNA「編訂」的工作非常精確,只有在特定位置加進尿核 最初的搜尋都徒勞無功,直到後來Simpson放寬核 「導引RNA」究竟如何指導RNA的編訂呢?首先Simpson發現,在細胞裡「導引RNA」的一端會被加上一長串的尿核 Cech認為首先「導引RNA」上的核 Cech教授的假說簡潔有力,美則美矣,但是否正確則仍有待證實!今年初,Simpson等人終於找到支持Cech假說的實驗證據!如果Cech的假說是對的,那麼我們在細胞中應該可以找到許多「導引RNA-mRNA」的複合體,而這些複合體結合處應有不同數目的尿核 Simpson的實驗結果,並不能說服所有的人相信Cech的理論。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B. Sollner-Webb就深不以為然,她認為未編訂的RNA剛作出來的時候,也許在添加或刪除尿核 Stuart教授還發現只有當寄生蟲需要這些蛋白的時候,RNA編訂的工作才會進行。所以我們可以把RNA編訂的工作,看作細胞調節它們所需要的蛋白的一個重要機制。RNA編訂雖在植物的葉綠體及粒線體中被發現,但在哺乳動物中尚未發現確定的例子。這帶給我們二個重大的挑戰:一是演化上,這種RNA編訂的機制從何而來?另一個則是在實用上,能不能發展出一套藥物,可以抑制RNA編訂的過程,這一來不就是剋制寄生蟲最佳的利器嗎? (參考資料:Nature, 352:283∼284, 25July 1991.) 周成功任職於榮總醫學研究部,本刊社務委員 |
|
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 最佳瀏覽解析度800*600,請使用IE4.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科學月刊雜誌社.金台灣資訊事業有限公司.圖龍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|